資源中心

冲突解决机制在工程管理中的优化

在线阅读 下载PDF
摘要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,冲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,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对于保障工程顺利进行、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深入分析了工程管理中冲突的类型、产生原因,探讨了现有冲突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,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,旨在为工程管理中的冲突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,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。
DOI  
作者 董利洪 云南建投第七建设有限公司 
機构地區 云南 昆明 671500 
關鍵詞 冲突解决机制;工程管理;优化策略 
分類 工程管理 
  • 參考文獻

[1] 成虎. 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冲突分析与解决方法[J]. 建筑经济, 2008(8): 41 - 44.

[2] 何清华, 李永奎, 赵瑞强. 大型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冲突协调机制研究[J]. 软科学, 2011, 25(7): 78 - 82.

[3] 尹贻林, 严玲, 范道津. 基于合作博弈的工程项目冲突消解机理研究[J]. 中国软科学, 2010(3): 130 - 137.

[4] 郭汉丁, 张印贤, 任达. 工程建设监管主体间冲突协调机理与策略[J]. 土木工程学报, 2017, 50(04): 147 - 155.

[5] 王雪青, 王颖林, 张炜. 基于多主体交互的工程项目冲突协同管理研究[J]. 中国管理科学, 2014, 22(06): 108 - 115.

[6] 强茂山, 张体强, 李丽红. 工程建设项目团队内部冲突管理策略研究[J]. 水力发电学报, 2010, 29(06): 174 - 180.

冲突解决机制在工程管理中的优化

董利洪 云南建投第七建设有限公司

云南 昆明 671500

摘要:在工程管理过程中,冲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,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对于保障工程顺利进行、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深入分析了工程管理中冲突的类型、产生原因,探讨了现有冲突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,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,旨在为工程管理中的冲突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,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。

關鍵詞:冲突解决机制;工程管理;优化策略

一、引言

工程管理其实是个复杂的系统活计,会涉及好多参与方、不同环节还有各类资源的协调整合。实际操作里,因为各方利益诉求不一样、信息不对等、管理方式有差异这些情况,冲突很难完全避开。要是冲突没及时有效处理,不光会拖慢工程进度、增加成本、影响质量,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工程做不下去。所以说,建立和优化冲突解决机制,在工程管理里是挺关键的一项工作。

现在工程越建越大,复杂度也跟着往上提,以前那套冲突解决机制慢慢跟不上现代工程管理的需求了。怎么优化冲突解决机制,让处理冲突的效率和效果更好,成了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。这篇文章通过仔细分析工程管理里的冲突情况,结合相关文献和实际经验,提出了优化冲突解决机制的办法,希望能给工程管理实践提供点有用的参考。

二、工程管理中冲突的类型与产生原因

(一)冲突的类型

1. 利益冲突

利益冲突在工程管理里挺常见的,算是比较典型的冲突类型。不同参与方在工程里想达到的利益目标不一样,比如说业主一般想花最少的钱拿到质量好的工程,承包商却希望多赚点利润。这种利益目标的差别,很容易让双方在工程价格、工期安排、质量要求这些方面闹矛盾。

2. 沟通冲突

沟通冲突大多是因为信息传得不通畅、理解错了,或者沟通方式没选对造成的。工程管理过程中,各参与方需要经常沟通、交换信息,要是沟通渠道不顺畅,或者信息传得不准、不及时,就容易产生误会和冲突。打个比方,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是沟通不好,可能会出现施工图纸和实际施工情况对不上的问题,进而引发矛盾。

3. 角色冲突

角色冲突指的是不同参与方在工程里该承担的角色和责任不明确,或者相互冲突。工程管理中,每个参与方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和职责,要是分工没分清楚,就容易出现工作互相推诿、重复干活这些情况,接着就会闹矛盾。像监理单位和业主在工程质量监督这块职责不明确,可能就会在质量问题上意见不一致,产生冲突。

4. 文化冲突

文化冲突主要是因为不同参与方的文化背景、价值观念还有工作习惯不一样导致的。大型工程项目里,可能会有不同地区、不同国家的参与方,他们的文化差异会在沟通、做决策、团队合作这些方面引发冲突。例如,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一起管项目时,可能会因为文化不同,在工作节奏、做决定的方式上产生矛盾。

(二)冲突的产生原因

1. 利益分配不均

工程建设中,各参与方的利益怎么分是个敏感问题。要是分配方案定得不合理,满足不了各方的利益需求,就容易闹利益矛盾。比如在工程承包合同里,工程价款怎么支付、利润怎么分这些条款要是写得不明白或者不合理,承包商和业主就可能因为利益问题起冲突。

2. 信息不对称

信息不对称是说各参与方在工程管理中掌握的信息,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一样。因为信息获取渠道不同、传递环节太多等原因,有些参与方可能掌握的信息不全、不准,影响他们做决策和行动。举个例子,业主可能不太清楚施工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困难,承包商可能没完全理解业主的需求和期望,这种信息不对等就容易让双方起冲突。

3. 管理模式差异

不同参与方可能用不一样的管理模式和方法,这些差异会导致工程管理中协调起来有困难,进而产生冲突。比如业主可能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,承包商可能用现代项目管理模式,两种模式在管理理念、流程和方法上都不一样,双方在配合工作时就容易闹矛盾。

4. 环境变化

工程建设会碰到各种不确定因素,像自然环境变了、政策法规调整这些。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、质量和成本,从而让各参与方之间产生冲突。比如遇到自然灾害导致工程停工,业主和承包商可能会在工期延误该算谁的责任、损失怎么分担这些问题上起争执。

三、现有冲突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

(一)解决方式单一

现在工程管理里处理冲突,常用的办法主要就是协商、调解、仲裁还有诉讼这几种。这些方式虽然能解决一部分冲突,但明显太单一了。拿协商解决来说,这得冲突双方都有挺强的合作意愿,沟通能力也得不错才行。可实际情况里,要是双方分歧比较大,各说各的理,很难平心静气好好沟通,协商往往就卡壳了,达不成一致的解决办法。仲裁和诉讼虽然有权威性和强制性,能给出有法律效力的裁决,但程序特别复杂,得花好多时间和精力。而且费用也高,这种对抗性强的方式还容易让双方关系更僵,给以后合作留隐患。

(二)缺乏系统性

现有冲突解决机制有个大问题,就是不成系统,没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。冲突发生时,常常是针对具体问题临时想解决办法,就事论事。这种做法没去深入分析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、发展的整个过程还有各种影响因素。冲突一般是多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,要是只解决表面问题,不挖根源,就很难彻底解决。这就导致冲突容易反复出现,像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似的,一直困扰工程管理。

(三)参与方积极性不高

三、工程管理中冲突解决机制的现存问题

在冲突处理的实际过程里,不少相关方的主动参与意愿明显不足。有些承包商为维持和业主的长期合作关系,避免正面起争执,往往倾向于选择退让妥协的处理方式。他们更愿意暂时平息矛盾,而不是主动去寻找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。这种做法虽然可能让当下的矛盾有所缓和,却没能真正消除问题根源,还可能让自身利益遭受损失。另一方面,部分业主可能过度强调自身权益,在冲突处理时态度强硬,几乎不愿意做出任何让步。这种态度让双方很难达成一致意见,大大增加了妥善解决冲突的难度。

(四)对专业人才依赖度高

现有的冲突解决机制对专业人员的依赖程度比较突出。比如仲裁、诉讼这类途径,往往需要专业律师、仲裁员来处理繁琐的法律流程;调解工作也需要有经验的调解员引导双方沟通协商。但专业人才数量有限,聘请费用普遍较高。对小型工程项目来说,这笔支出可能占去项目成本的5%-8%,不少项目难以承担。另外,专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,有些从业人员经验不足、处理能力有限,也可能影响冲突解决效果,导致问题无法妥善处理。

四、冲突解决机制在工程管理中的优化策略

(一)建立多元化的冲突解决方式

1.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

处理冲突时,可以考虑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。这类机构通常具备独立立场和专业资质,能针对冲突的起因、责任划分和实际损失做详细评估,给出客观公正的结论,为后续解决提供参考依据。举个例子,遇到工程质量纠纷时,可邀请专业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介入,通过现场检测、数据比对等方式,明确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和责任归属。

2. 推行项目争议评审委员会(DRB)制度

DRB制度是国际工程领域常用的冲突解决方式。该委员会由业主、承包商和工程师共同推选3-5名专家组成,专门负责评审项目实施中出现的争议并给出裁决意见。实践显示,DRB制度具有响应快、效率高、公平性强等特点,能及时化解项目争议,避免矛盾进一步扩大升级。

3. 加强信息技术在冲突解决中的应用

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冲突管理信息系统,实现冲突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跟踪。通过这个系统,各参与方可以随时查看冲突发生时间、当前处理进度、最终解决结果等信息,提升冲突处理的效率和透明度。比如在项目管理软件中增设冲突管理模块,对不同类型的冲突进行分类记录,全程跟踪处理过程。

(二)构建系统性的冲突解决体系

1. 建立冲突预警机制

工程管理过程中,需要建立冲突预警机制,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隐患。日常管理中,通过跟踪工程进度、检查质量指标、核算成本数据等方式,分析可能引发冲突的风险点,并提前采取应对措施。例如可设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,对材料损耗率、工期延误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,当某类指标连续两周超过6%时,系统自动推送预警信息。

2. 制定冲突解决流程

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冲突处理流程,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步骤、适用方法和责任主体。冲突发生后,各参与方按流程有序处理,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。具体来说,冲突出现后,首先由双方直接协商;协商无果的,可邀请第三方介入调解;若调解仍无法解决,再考虑通过仲裁或诉讼途径处理。

3. 加强冲突解决后的评估和改进

冲突解决后,要对处理效果进行总结评估,分析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,梳理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,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。通过持续的评估优化,逐步完善冲突解决机制,提升整体处理能力。

(三)提高参与方的积极性

1. 建立激励机制

可以通过建立激励制度,对积极参与冲突解决、贡献突出的相关方给予奖励。例如在工程合同中明确,若承包商主动协调解决冲突并达成双方满意结果,可额外获得合同总额2%的奖励;对配合度高的业主方,也可在后续合作中优先考虑。

2. 加强沟通与培训

定期组织参建方交流会,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。同时开展冲突管理专题培训,帮助相关人员提升冲突管理意识和能力。培训内容可包括冲突产生的常见原因、有效沟通技巧、协商策略等,让参与方能更主动地应对冲突。

3. 明确责任与义务

在工程合同中详细界定各参与方在冲突处理中的责任和义务,确保各方切实履行职责。比如规定承包商发现冲突隐患时,需在48小时内书面报告业主,并配合制定解决方案;业主收到报告后,应在7个工作日内给予正式回复并推进处理。

(四)培养专业的冲突管理人才

1. 加强高校教育

建议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增设冲突管理模块,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结合的方式,培养学生的冲突管理意识和能力。课程内容可包括冲突管理基础理论、典型案例分析、模拟协商训练等,为学生未来从业打下基础。

2. 开展在职培训

针对在岗的工程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,重点提升冲突管理实操能力。培训内容可涵盖冲突心理学、沟通话术技巧、调解流程规范等实用内容,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应对工程中的各类冲突。

3. 建立人才评价机制

建立专业的冲突管理人才评价体系,从专业知识、实践经验、处理成效等维度对从业人员进行综合评估认证。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,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冲突管理人才,为工程冲突解决提供人才保障。

五、结论

冲突解决机制在工程管理里扮演着挺关键的角色。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能及时处理工程管理中的各类矛盾,不仅让工程能顺利推进,还能提升工程质量和整体效益。不过目前的冲突解决机制存在一些问题,像解决办法比较单一、系统性不太够、参与方主动配合的意愿不高,还有对专业人才的依赖程度偏大。要优化这些机制,得做几方面工作:一是增加冲突解决方式的种类,二是搭建更系统的冲突解决体系,三是想办法调动参与方的积极性,四是培养专门的冲突管理人才。

通过这次研究,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,这些策略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有一定价值。实际工程管理时,各参与方要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,持续完善冲突解决机制,进而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果。另外,未来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冲突解决机制的优化问题,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技术,为工程管理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。


參考文獻:

[1] 成虎. 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冲突分析与解决方法[J]. 建筑经济, 2008(8): 41 - 44.

[2] 何清华, 李永奎, 赵瑞强. 大型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冲突协调机制研究[J]. 软科学, 2011, 25(7): 78 - 82.

[3] 尹贻林, 严玲, 范道津. 基于合作博弈的工程项目冲突消解机理研究[J]. 中国软科学, 2010(3): 130 - 137.

[4] 郭汉丁, 张印贤, 任达. 工程建设监管主体间冲突协调机理与策略[J]. 土木工程学报, 2017, 50(04): 147 - 155.

[5] 王雪青, 王颖林, 张炜. 基于多主体交互的工程项目冲突协同管理研究[J]. 中国管理科学, 2014, 22(06): 108 - 115.

[6] 强茂山, 张体强, 李丽红. 工程建设项目团队内部冲突管理策略研究[J]. 水力发电学报, 2010, 29(06): 174 - 18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