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彼得·德鲁克. 管理的实践[M]. 机械工业出版社, 2009.
[2] 迈克尔·波特. 竞争战略[M]. 华夏出版社, 2012.
[3] 林正刚. 国际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与案例分析[J]. 建筑经济, 2017(10): 1 - 6.
[4] 王雪青, 刘炳胜.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[J]. 土木工程学报, 2013, 46(09): 138 - 144.
[5] 冯珂. 建筑企业国际化发展风险管理策略研究[J]. 企业改革与管理, 2020(08): 27 - 28.
[6] 何伯森. 国际工程管理[M].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 2018.
江苏 无锡 214073
摘要: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,建筑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。本文旨在探讨国际化发展中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,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阐述有效的管理模式构建策略。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际案例的研究,为建筑企业在国际化市场中提升竞争力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關鍵詞:国际化发展;建筑企业;管理模式
一、引言
如今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,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,慢慢成了常见的事。不少企业都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,可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——文化不一样、各国法规有差别、市场竞争太激烈这些情况,都是企业得面对的实际困难。这样的情况下,研究怎么建立适合国际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就很重要了。好的管理模式,能帮企业把资源安排得更合理,提高运作效率,减少可能遇到的风险。这样一来,企业不仅能在国际市场稳住阵脚,说不定还能赢得一些竞争优势。
二、国际化发展中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
(一)挑战
1. 文化差异
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背景、价值观还有工作习惯上,差别挺明显的。建筑企业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,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、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交流合作。文化上的不同,常常会造成沟通不畅、互相误会,严重的时候还可能起冲突,最后影响项目进展的速度。举个例子,中东有些国家在宗教节日期间,工作时间会减少很多。要是没提前计划好,很容易造成工期拖延;再看北欧国家,员工更在意工作和生活能不能平衡,要是硬让他们加班,可能会引起不满。企业要是没好好了解这些不同,很可能会出现项目延期、质量不符合要求之类的问题。
2. 法律法规差异
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不一样,建筑行业相关的法规,侧重点也各有不同。企业在海外做业务的时候,得严格遵守当地的法规,像建筑规范、环保标准、劳工权益保护这些方面,都要特别注意。2022年有个例子,某中资企业在欧洲施工时,没遵守当地的噪音管控规定——夜间10点以后不能用重型机械,结果被罚款50万欧元,还停工了两周。企业要是不了解当地法规,可能会碰到罚款、停工整改这些法律风险,情况严重的话,还可能闹上法庭。
3. 市场竞争激烈
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特别激烈,参与的不只是各国的本地企业,还有很多国际上有名的大建筑公司。这些企业在技术积累、资金能力、管理经验这些方面,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。国内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出彩,得有更先进的技术、更高效的管理,还有更好的服务。另外,还得应对各国企业的低价竞争策略,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水平,要求更高了。和欧美那些老牌建筑企业比起来,国内企业在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上还有差距,不过在成本控制和工程效率方面,还是有一些优势的。
(二)机遇
1. 拓展市场空间
国际化发展能为建筑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。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,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存在明显差异,建筑企业可结合自身业务优势,选择匹配的市场拓展业务。例如非洲部分国家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,对道路、桥梁等工程需求旺盛,企业参与此类项目可实现业务规模快速增长;东南亚地区近年来工业厂房建设需求激增,具备厂房建设经验的企业可重点布局该区域。
2. 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
在国际市场环境下,建筑企业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前沿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方法。国内企业在与国际领先建筑企业合作或竞争的过程中,通常会主动学习对方的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,逐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。比如德国企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应用的模块化设计技术,某中资企业通过合作引进后,实际施工周期比之前缩短了30%;日本企业推行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模式,也被多家国内企业借鉴并应用到国内项目中,工程质量因此有了明显提升。
3.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
建筑企业如果能在国际市场取得良好业绩,品牌影响力会随之扩大。在海外市场打造出优质工程、树立起良好口碑后,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会得到提升。例如某央企在中东承建的地标性金融中心项目,不仅获得当地政府"年度最佳工程"表彰,还让企业在国内高端商业地产领域的中标率提高了15%。这种品牌效应不仅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,还能吸引更多国内优质客户,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三、国际化发展中建筑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
(一)集权式管理模式
集权式管理的核心特征是企业的核心决策权集中于总部,总部对海外分公司实施严格管控。在该模式下,总部制定统一的战略规划、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,海外分公司主要执行总部下达的指令。其优势在于能确保企业战略方向一致,决策效率较高,便于总部统筹调配资源。但弊端也较为明显:灵活性不足,难以及时响应当地市场变化;总部与分公司信息传递可能存在延迟,影响工作效率。2021年某企业在东南亚的分公司就因总部审批流程过长,错失了一个大型基建项目的投标窗口期。
(二)分权式管理模式
分权式管理则是将部分决策权下放至海外分公司,允许其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策。海外分公司可结合当地市场需求与特点,自主制定适应性发展策略。该模式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强,能更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,同时可激发分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力。但潜在问题也不容忽视:可能导致企业战略分散,难以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;总部对分公司的管控难度加大,存在一定运营风险。某企业曾因过度分权,导致不同区域分公司推出冲突的市场策略,削弱了整体品牌一致性。
(三)混合式管理模式
混合式管理有机融合了集权与分权模式的特点,形成更具弹性的管理方式。企业会对权限进行合理划分:一方面,核心决策权保留在总部层面。例如战略规划(关系企业长远发展方向)、重大投资(涉及大量资金资源)等需从全局视角决策,由总部把控可保障决策科学性;另一方面,日常经营权下放至分公司。如市场营销(分公司更熟悉当地市场需求与竞争态势),获得决策权后可及时调整策略,快速响应市场变化;项目管理(当地团队更了解实际情况),授权后能灵活调配资源、调整进度,更好应对突发状况。
这种管理方式既确保了企业战略方向的统一和决策效率,又明显增强了对市场的灵活应变能力,总部的战略指导和海外分支的本地化优势都能更好地发挥出来。也因为这些好处,混合式管理模式现在被很多国际化建筑企业采用。
四、国际化发展中建筑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
(一)战略管理
1. 制定国际化战略
建筑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、资源条件和市场情况,制定清晰的国际化发展战略。这个战略一般会包括市场选择、业务定位、进入方式这些核心内容。在选市场的时候,企业要全面评估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不稳定、经济发展水平怎么样、当地文化习俗等因素,然后挑出发展潜力大,和自己业务比较搭的市场。比如打算进印度市场的话,除了看经济增长数据,还要特别注意当地土地审批流程有多麻烦。在确定业务方向的时候,企业要弄清楚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,像成本控制做得好、能做特种工程这些,然后选好目标业务领域。说到进入市场的办法,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,选合资(能降低风险)、独资(方便自己控制)或者并购(能快速拿到当地资源)这些不同的方式。
2. 战略实施与控制
企业定好国际化战略之后,要把战略目标拆成具体的行动计划,一步步去落实。实施的时候,得建立能实际用起来的监控评估机制,定期收集数据,分析执行效果,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并调整。另外,总部和海外分支机构要多沟通合作,比如每个月开视频会、去现场调研,这样能及时知道战略执行得怎么样,保证各项计划都能顺利完成。
(二)人力资源管理
1. 人才招聘与培养
建筑企业在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时候,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挺大的。企业首先要设计更合适的招聘方案,重点招那些有国际视野、能跨文化交流,还懂专业技术的人才。同时,现有的员工也不能不管,要多做日常培训,提升他们的国际化素养。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、跨文化沟通的实用技巧,还有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这些。
2.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
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,公平合理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。根据考核结果,给对应的奖励,这样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。常见的激励办法有涨工资、升职、提供培训机会这些。
3. 跨文化团队管理
在国际化的建筑企业中,跨文化团队是比较常见的。企业要加强对这类团队的管理,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。比如定期组织文化培训讲座,或者搞团队建设活动,像户外拓展、主题讨论会之类的,让成员之间更理解信任,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效率。
(三)财务管理
1. 资金管理
建筑企业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,常会遇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变化,还有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。企业需要更严格地管理资金,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、使用和分配。举个例子,通过多种融资途径来降低融资成本;针对外汇风险,用套期保值这类方法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。
2. 成本管理
国际市场竞争很激烈,对建筑企业来说,控制成本特别重要。企业要建立更完善的成本管理办法,对项目成本进行全程把控。项目开始前,得做好详细的成本预算和分析;项目进行时,要严格管着各项开支,一旦发现超支情况,得及时处理。
3. 财务风险管理
国际化的建筑企业会碰到汇率波动、利率变化、信用问题等多种财务风险。企业需要更重视财务风险管理,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办法。要定期检查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,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,然后采取对应措施来预防和解决。
(四)市场营销管理
1. 市场调研
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,建筑企业要做足市场调研,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、竞争情况还有相关法律法规。通过这些调研,企业能制定更符合当地需求的营销方案,这样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能提高。
2. 品牌建设
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财富,在国际市场上,品牌建设显得更加重要。建筑企业要注意打造和传播良好的品牌形象,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,赢得好口碑。比如说,参加国际展会、做广告宣传、参与公益活动这些方式,都能有效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好感度。
3. 客户关系管理
对建筑企业而言,在国际市场立足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好客户关系。企业得更主动地跟进客户需求,定期了解他们的满意情况,遇到问题投诉要尽快处理。比如说,通过优化售后响应流程、提供定制化服务这些具体措施,能让客户更愿意长期合作,对服务的满意度也会提升,这样业务才能持续扩展。
(五)风险管理
1. 风险识别与评估
建筑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时,会碰到各类风险。像有些国家政策变动频繁,有些地区经济波动大,还有法律体系差异带来的合规风险,再加上地震、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。企业需要建立一套能动态监测的风险识别机制,不只是列出风险类型,还要分析每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,一旦发生会对项目造成多严重的影响。
2. 风险应对策略
企业要根据前面评估的结果,针对性地制定应对办法。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几种:如果某个国家政治风险特别高,直接不进入那个市场,这就是规避;有些风险可以买保险,把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;还有些风险虽然存在,但发生概率低,企业可以选择自己承担。比如在东南亚某国项目中,企业就通过购买政治暴力险,把可能的财产损失风险转移了出去。
五、案例分析
以国内一家大型建筑企业为例,它在开拓国际市场时用了混合式管理办法。战略层面,企业先明确了国际化方向,选了几个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,没急着自己单打独斗,而是先和当地有资源的企业合作,慢慢熟悉市场。人力方面,不仅招了很多有海外经验的员工,还定期组织跨文化沟通培训,避免因为文化差异闹矛盾。财务上抓得很紧,一方面严格管资金流动,另一方面用套期保值这些金融工具,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。市场推广时,既参加国际展会打品牌,又特别注意维护客户关系,比如设立专门的售后团队,客户有问题24小时内响应,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好感度都提升了不少。风险控制上,企业建了一套预警系统,能提前监测政治、经济等风险,再配上不同的应对方案,这几年在海外项目里少受了很多损失。这些措施综合起来,让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业绩越来越好,竞争力明显增强。
六、结论
对建筑企业来说,走国际化道路是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。不过这个过程中,既会遇到像文化差异、政策变化这样的挑战,也有开拓新市场、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。要解决这些问题、抓住机会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国际化管理模式。企业得结合自身规模、业务特点,在战略规划、人才储备、资金管理、市场推广、风险控制这些方面下功夫,一步步把管理体系建得更全面。另外,不能关起门来自己摸索,要多参考国际上成功企业的经验,但也不能照搬,得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创新,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管理能力,在国际竞争中占优势。有了这套有效的管理办法,建筑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稳住脚步,实现更好的发展,为未来长期壮大打牢基础。
參考文獻:
[1] 彼得·德鲁克. 管理的实践[M]. 机械工业出版社, 2009.
[2] 迈克尔·波特. 竞争战略[M]. 华夏出版社, 2012.
[3] 林正刚. 国际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与案例分析[J]. 建筑经济, 2017(10): 1 - 6.
[4] 王雪青, 刘炳胜.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[J]. 土木工程学报, 2013, 46(09): 138 - 144.
[5] 冯珂. 建筑企业国际化发展风险管理策略研究[J]. 企业改革与管理, 2020(08): 27 - 28.
[6] 何伯森. 国际工程管理[M].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 2018.